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聲音的屬性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聲音的屬性


課前閱讀討論:

Q1:語音的成分屬性有四要素,發現生活周遭的例子並說明。

我們小組認為,可分為四要素,主要是音色、音高、音強跟音長。

1.音色
→由聲音的波型決定音色,所以每個人的聲音都不一樣。
    例如:聽到歌聲,便能認出歌手

2.音高:
→由聲音振動的頻率決定音調高低,振動快、音調較高,反之,振動慢、音調較低。
    例如:男生音調較高、女生音調較低

3.音強:
→由音波的振幅大小決定,振幅大、聲音變大聲,強度也越大。
    例如:情緒激動、罵人時,聲音的強度都會變化

4.音長:
→由音波震動持續的時間決定,持續越久、聲音就長,反之,時間短、聲音就短。
    例如:情緒低落的時候,話講得慢點、聲音也會拉長

        個人認為,與小組的討論意見很一致,因為我們的個人意見都提出來討論完了,所以自然是認同小組的結論。


Q2:將人類的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的因素分類。

我們討論了許久,都只能想出物理類,直到後來才發現還有生理類,所以分為兩種類別。

1.物理類→複合震動

2.生理類→各種發音器官

        我很清楚的知道生理類含有各種發音的器官,但是物理類就難辨別了,我們找了很久才看到文章裡有個「複合振動」這詞,好不容易才寫上這答案。


Q3:為什麼語音存在與變化有一條「約定俗成」的原則?

我們組認為,隨著時代演進,人們的辨音能力與發音能力,都有所改變,所以為了更輕易的發音與理解意思,只能改變發音了。

        至於我呢,很是認同,因為大家的能力都有某種程度的退化了,所以需要這種不成文的約定,以免發生發不出音與無法理解意思的尷尬場面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課程重要內容:

→音色屬於聲音的特徵,影響的因素有三點

1.發音方式→鋼琴(敲打)/提琴(拉弦)

2.發音體→鐵琴(金屬)/木琴(木頭)

3.共鳴腔→提琴(琴體形狀)/二胡(長桶形狀)

→音高代表聲音的長短,著重於情感的表達


決定音色的要素↓
語音
物理
音色
發音體
發音方式
共鳴腔
生理
發音器官
喉頭/聲帶
/氣管
鼻腔
口腔
咽腔

→「約定俗成」,群眾經長期社會實踐而形成的。其實基本上算是種少數服從多數的原理,不只語音,連詞彙也是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     這次上課的內容,對我來說其實挺有趣的,雖然在閱讀課前讀物的時候有點懷疑,自己是不是看到關於醫學的書,因為上面出現了人類的器官構造,突然覺得當醫生是個不容輕率下決定的事,但是,我終於看到了點我熟悉的字,像是音色、音調、頻率之類的字,這喚起了我腦袋裡的美好記憶,想當年,我還挺自豪自己的化學成績呢!但是,迎接而來的卻是其他,我早就知道的,卻無法輕易理解的文字,所幸,後來經過講解,也有比較了解了。

        後來仔細研究,發現物理與生理,似乎有點關係存在,我覺得生理類有點像是物理類的註解,音色取決於發音器官,發音體則是屬於喉頭與聲帶,共鳴腔則有鼻腔、口腔,以及咽腔。

        至於綜合討論的部分就特別了,約定俗成被我們解釋得如此文謅謅,但是老師卻直接了當的說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概念,這也太特別了,我覺得比較像是積非成是的概念,因為多數人都這麼說了,要是少數人繼續堅持原本的說法,可能會溝通不良,不過,也是有很多例子是多種說法都通用的,這種特別的現象也成了各個地方的特色,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講法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補充:

網址:

9種說話方式破壞形象,第7種讓人最不耐...

        還沒看這篇文章之前,我還真沒有意識到,原來說話的聲音,比內容還要重要,聲音也會影響個人的好感度跟形象,我之前都是想到甚麼說什麼,都沒有注意到自己的音調與語氣,說不定在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,我的話語已經影響到別人對我的看法了,以後真的要多多注意。

        不過,裡面的幾點我幾乎都同意,像是音量過大,我搭車要回家的時候,常常遇到這種狀況,我很累想要休息,但是總是會有那麼幾個乘客,聊天聊得很大聲,吵到我與其他的乘客,我就對那些吵雜的乘客產生反感的情緒。

        還有語調上揚這點,似乎真的很重要,因為我們平常在上課的時候,面對老師的提問,回答的時候總是會帶點上揚的語氣,因為我們不確定答案是否正確,但是我們的外師很不喜歡這種語氣,因為他覺得我們回答的時候,反而像是在問他問題,所以他都會叫我們大聲回答,然後語氣要確定點。

        還有其他項目,我覺得其實都滿重要的,但是我只舉兩個例子,因為在生活中,似乎都能發現關於這些特點的佐證。看完這篇文章之後,要多多提醒自己注意語調,在公共或是重要的場合,都要注意那幾點,避免犯了同樣的錯,不然,到時候就後悔莫及。

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

關於華與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漢語的定義(二)

關於華與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漢語的定義(二)


→首先,老師一上課就先回顧上周的課程,原來,漢語之所以稱為漢語,並不是只跟張騫通西域有關,張騫通西域只是漢朝強大的佐證之一,不過我想,把張騫通西域想成是原因之一也行得通,因為對古代西方人來說,那件事可能算是他們對漢人唯一、也是最重要的印象來源

        現代漢語和漢語方言的差別主要為語音,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會有各種地方的方言口音,但是講現代漢語的時候口音又沒那麼明顯,其實不只有中國人有這種現象,台灣人也有,像是講台語的時候,明明都是講同一樣東西,但是隨著中部或是南部人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,這就是語音的差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課程中介紹了現代漢語的語音組成

漢語單音節 = 一個主要元音為主體,結合而成的語言單位。

音節 = 聲母(子音、輔音) + 韻母(母音、元音)

→單個或多個音素所組成的最小語音片段,換掉音素,聲音就會改變

例如:「彬」-ㄅㄧㄣ

聲母就是ㄅ、韻母就是ㄧㄣ

→語音成分組成


聲母
韻母
聲調
介音(韻頭)
主要元音
(韻腹)
韻尾
輔音
元音
元音
元音或輔音

中間紅色的主要元音是一定要有的!!!

至於一些特別的注音能分解成特定的組合


 ㄟ
= +
= +
= +
= +
= +
= +

→現代漢語聲調分類


平聲
陰平─
陽平ˊ
上聲
ˇ
去聲
ˋ
入聲
x

例如:「和」-ㄏㄢˋ

ㄏ是輔音、主要元音是ㄚ、韻尾是ㄋ、聲調則是去ˋ

→現代漢語是孤立語

現代漢語擁有四項特點

1.單音節→單音詞→多音節的詞,詞燈擁有獨立意思(但有小部分例外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↓
例如:「電腦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葡萄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2.詞分虛實(漢詞特色)

例如:「看」看是實詞,因為真的有動作存在

→「了」則是虛詞,因為我們無法判斷這是個動作或是什麼情境

3.不太重視詞的型態變化

例如: 表示複數「他們」用英文是they,但是中文卻只需要+「們」

         「吃」不管何時吃,動詞永遠長一樣,但是英文卻分成 eat、ate、eaten

4.詞的次序嚴格,能靠讀法及順序決定意思

例如:「你吃飯沒」不等於「你沒吃飯」

→→→第二與第四點就是孤立語的特色

以下是我們組的漢語心智圖 ↓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       今日上的課程好像讓我有點障礙,因為,關於好久以前上到的聲母、韻母什麼的,其實我都沒什麼印象了,只覺得慌張,但是經過了這堂課複習,似乎也記起了點相關的知識。但是讓我最慌張的不是韻母及聲調,而是最後的心智圖,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,我一聽到心裡就想,「那是什麼?應該不可能是那個心電圖吧...」我只產生了心臟停止會發出「逼~~~」聲音的那個機器的畫面,雖然知道不可能,但是我還是一直想到那畫面。

         不過上課閱讀的那個文章也是挺厲害,因為裡面出現了一堆閩南話、河洛話...之類的陌生單字,在讀的時候只覺得頭痛,看文章就知道,這個一定要彙整了,偏偏是我最不拿手的,但是也只能硬讀了...希望以後能不對此類的文章感到害怕及厭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補充:

網址:

北京方言中骂人的学问- 霜叶红于二月花 - 新浪BLOG

        看完文章覺得北京人很厲害,因為我們正常要罵人的話,都會出現一堆髒字,罵出來又顯得很難聽,但是北京人卻不會,或許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特殊的詞跟特殊的用法吧...但是如果又加上說話的速度快,那他們就無敵了,應該沒有人會像要跟北京人吵架吧!只要一吵架,聽到北京人劈哩啪啦的罵一大串,我們可能連要罵什麼都忘記了,直接嚇傻,最後直接認輸。所以我覺得,我們應該多學學北京人的創意,創造出不用罵髒字也能罵人的詞,這樣就算罵得像大媽,但是也不顯得粗俗,像街頭混混叫囂之類的,我們會比較高雅。現在能罵得如此高雅的人或許不多,至少我還沒遇到,但是,我相信以後一定會變多的,畢竟我很佩服這類的人,未來我也想要朝這方面前進,不過,最好是不要隨便發脾氣比較好啦...要有修養。

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華/漢語的定義(一)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華/漢語的定義(一)


課前閱讀討論:

Q1:兩篇作者為何皆已「漢語」闡述文章?

        我們這組認為,因為「漢語」這說法,最多人使用,光是全中國的人就佔了一大部分了,所以作者們皆使用「漢語」這詞。

        個人一開始的想法當然也是最多人口使用,也是最多人知曉的華語名稱,但是經過了老師的說明,我才發現,原來「漢語」隱藏了這麼多含意,原來我還給老師的記憶中,有關於漢語的知識,平常在使用的時候,根本不會去思考這名詞的來源,我們想到的原因始終比較粗淺,完全沒有想到原來跟中國的歷史有關...不過我也長知識了,原來跟漢朝的張騫通西域有關,當時的人到了國外,都以「漢人」自稱,久而久之,也就稱漢人說的語言為漢語。現在的事實證明,不管是現在學什麼知識,都可能會在未來使用到。



Q2:現代漢語(共同語)和漢語方言之差別。為什麼需要討論方言?

        我們認為,共同語是以北京話為標準,至於方言呢,就是因為各地的文化不同,久而久之產生各地的特色方言,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。在現今的社會上,方言逐漸地式微,既然方言反映了中國的文化多樣性,自然也就成為政府關心的對象,當然要保護如此重要的語言,以免消失了項重要資產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其實一開始真的沒有想到共同語跟方言的差別,只覺得共同語是大家都會說的,但是地方的方言就只有本土的人民知道,外地人就不會了解。老師的觀點就深層一點,我們的思考方面就沒這麼特別,不過我覺得龍捲風超級傳神的,共種方言融合成另一種方言,就這樣一直融合下去,最後就變成了廣為人知的共同語。



Q3:漢語共同語語音之特色為何?臺灣語音也有這些特點嗎?

        漢語的特點有聲調、以音表義、輕聲用於語助詞,還有大部分的發音都字正腔圓,至於台灣的語音音調就比較平,我們也不會特別的注重捲舌這件事,只要聽得懂就好,我們的中文也有稍微的改變,融合了一些閩南用詞跟語法。

        其實我認為,最簡單跟重點的說明漢語共同語語音跟台灣語音的方式就是,中國人講話講得很快,但是發音也都很標準,各種捲舌跟輕聲韻都有做到,反之,台灣人就是不需要捲舌也能懂,久了之後,就直接不捲了,聽到正確的捲舌音,還會覺得怪怪的,或是有那個人很刻意之類的想法,不過就是因為這點,所以我們能快速且大部分都正確地分辨,誰是台灣人誰是大陸人。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        老師課堂上說語言、文化、歷史、政治,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,語言來自於文化、文化來自於歷史、歷史來自於政治。至於華語跟國語都是台灣用的詞,漢語跟普通話則是中國在使用的;華語跟漢語是對外代表國家的標準語言,國語跟普通話則是對內規範的官方語言。聽完老師解釋後,就覺得從用字上的差別似乎也能看出點端倪,「華」跟「漢」似乎就有比較官方、不常使用到的感覺,至於「國」跟「普通」就相較貼近日常用語,真的比較普通、普遍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其實老師說到漢朝的時候,我真的一點想法也沒有,因為我的歷史真的差的可以,不過也多虧了老師,從今以後,我對漢朝的了解與知識會多了一 點。簡報其中的龍捲風我認為最有趣,因為老師運用了龍捲風的特性跟形狀,充分的說明共同語跟方言的差異,不過這時,我靈光一現,或許,金字塔可以代替龍捲風也說不定?老師使用龍捲風,是認為方言跟方言互相融合,最後發展成共同語,但是,我認為方言跟方言一起堆疊,最後就形成了共同語這個金字塔,擁有各種方言的特點,或者方言經過了精簡再精簡,共同語只是金字塔的頂端?這樣形容我覺得也是可行,因為都有類似的特定規則存在。

         單音節跟聲調,都是表示透過我們講話中,使用的單個字或是聲調,其他人就能分辨我們想表達的意思,這個中國跟台灣都有的特色,其實蠻酷的,因為我們只需要發出一個音,就能充分的表達我們的心情或是狀態,在適當的時間點或場合,我認為這算是有效溝通的一種捷徑。至於其他的各種捲舌聲母,我是覺得在台灣沒什麼太大的差別,因為我們都能猜出發言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,所以就不需要太過於糾正這種風氣,畢竟,我們早已習慣了好多年,至少在我有記憶的這十多年來,家人及朋友都是如此。

        或許有人認為,說話一定要字正腔圓,但是,要是真有人在台灣說話字正腔圓的,那他/她肯定會成眾人的焦點,因為,在一群習慣發音不標準的人群裡,太特別了,我們的第一個想法一定是...他/她是大陸人!其實,這樣或許是種無形的霸凌吧!因為,就算發言者是台灣人,但是,我們還是會依照說話的方式,判斷他/她是否為大陸人,然後,從此以後,只要他/她做事,我們就會放大檢視。所以,我認為在台灣其實不用太刻意,就依照平常不特地發音標準的樣子,這就行了,當然,要是真的堅持,那我也不反對。

        對課堂的內容,其實很滿意,因為老師使用之前沒遇過的上課方式,先讓我們小組討論,分享完各組想法後,老師再補充、說明老師個人的看法,這樣好像真的能學到比較多,課後沒事也會跟好友討論其他問題,或是分享個人看法,這些都是之前沒經歷過的,我是第一次...在場的各位學姊、同學們,感覺也都很有想法,很好奇為什麼可以這麼厲害,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想法,至少在第一時間會腦袋空白,氣氛很輕鬆、歡樂,上這堂課真的很愉快,唯一的一點希望是...希望能把課後的靈感提前到課堂上,這樣就能有更多想法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補充:

網址:

「嘿阿」「真的假的」台中腔很好認

        聽老師說,我們班很多台中人,那麼我就來分享篇有關台中人的新聞,其實我跟大多數台中人一樣,我看完了新聞,還是很有疑問,無法理解到底對其他縣市的人來說,台中腔的定義是什麼...不過呢,我倒是真的中了幾項,像是「真的假的」跟「蛤、什麼」,只是呢,我認為「真的假的」有可能是因為事實太震驚了,所以無法相信,只能重新確認,其他縣市或許也會說「真的嗎」之類的,只是我們習慣了說「真的假的」。至於「蛤、什麼」就是比較屬於別人講話的時候我們不注意聽、沒有聽清楚,或是表示敷衍,所以會出現的說法,我覺得這個也很正常啊,沒有什麼奇怪的。

        我平常在跟哥哥說話時,哥哥們也會有各種語助詞出現,像是我發問完,他們會回「什麼啦」,或者要勸別人打消念頭時,就會出現「不要吧」、「不好啦」這種句子,我是不知道這算不算台中腔,但是日常生活中的對話,我身邊的人都是這樣使用的,我們有各種的語助詞,或許我們算是一代傳一代吧,所以才會從爺爺奶奶、爸爸媽媽,一直這樣傳下來,因為長輩們平常都這樣說話,小孩們理所當然的學起來用,直接演變成台中人說話特色,不過語助詞多也沒有不好啊,個人覺得會顯得更加親切,或是比較溫和、有感情,不致於其他地區的人回答,太過於冷冰冰。

        不過,我最大的疑問是...「聽到台中人講時雖然有點俗」這句!!!為什麼有台中腔就代表俗阿...完全無法理解,都不想想這樣說,台中人會有多傷心,每個地方都有腔調阿,例如:高雄腔、花蓮腔之類的,這是很正常的,沒有哪裡是比較高階,哪裡就比較俗之分,我們台中人才不俗!這可是很親切的一種說話特色,別的地方比不上的,身為台中人的驕傲,我愛台中。

p.s.打完發現...我用了無數個「阿」,台中人無誤,我驕傲,我才不俗。


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語言管理

關於華語口語與表達這件事-語言管理


課前閱讀討論:

Q1 :你對「語言管理」的想像

        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,我其實有點茫然,因為是第一次看到這麼艱深的字彙,但是文章裡提到,那似乎關於語言能力,既然是關於能力,那大概就是語言管理好,我想就能與人溝通地較輕鬆吧。



Q2 :兩篇文章和「語言管理」的關係

        那兩篇的文章大概都關於保存語言跟政策對語言的規劃吧。


課中閱讀討論:

Q1 :為什麼他們都只討論英語?華(母)語呢?

        因為英語是趨勢阿...雖然已經趨勢很久了,但是畢竟英語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,大多數地方都有英語標示,如果懂英語,不管去哪裡幾乎就是如魚得水啦!

        華語其實也是很重要,大多數的人口都說華語,雖然都是因為大陸人口太多...但是這是不爭的事實,不過母語是華語好像也不錯,至少我們的母語也上榜了。


Q2 :什麼是個人的「語言管理」?

        對於個人,一切的語言管理好像就是為了生捱規劃,因為學了各種語言,就是為了未來能夠容易地與客戶溝通,也能為公司省筆請翻譯的薪水,增加升遷的機會瞜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       聽了老師講解才知道,原來那艱深難懂的「語言管理」是屬於宏觀的觀點,課堂中間的討論才是屬於微觀的觀點,但是微觀又會影響宏觀。而且,題目艱深難懂,我們討論出來的結果也會跟著複雜,反之,微觀討論出來的答案,就很符合我們的生活,相對容易理解。

        現在的社會,小孩一出生大人就開始灌輸英語很重要的觀念,我覺得老師講得很對,不管父母怎麼灌輸小孩觀念,沒有英語的環境,還是無法學好英語的。我就有點佩服新加坡的多語政策,小孩從小的環境就有各種語系,似乎不用再特別去鑽研,就能多種語言隨意轉換,當然,新加坡人民可能從小就比別人難適應,不過,這只是個人的看法及觀點。

        或許,從我們這代開始,政府會調整關於語言的相關政策,或許,以後的台灣人民人人都能用英語溝通,不過,這也只是或許,畢竟我們不是新加坡,況且,有利就有弊,多了英語,我們的台語就可能消失得更徹底,所以,先不期待政府改變,自己先努力的營造環境,增加自我的英語實力,似乎才是最快、最容易,也是最洽當的作法。

        不過,當台灣的小孩其實也不錯,我覺得我們也是個雙語的環境,大多數人的家庭裡,都有個說台語的爺爺、奶奶,包括我也是,對爸媽就是說中文,對爺爺奶奶就是轉換成台語模式,但是我有個小小缺點,或者是說,也有別人跟我一樣,我的台語總是講的有點生疏,雖然我自己覺得我講的很不錯,但是一跟哥哥們比,我就輸了。或許是因為他們早我幾年出生,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平常就說台語,我就是能國語就不用台語,所以我們的台語實力就是比他們差,不過我覺得,旁人對我也是有影響,因為我一講台語,他們就會嫌棄我,叫我直接講中文,他們聽不下去了。

        我覺得這對我有小小的影響到,因為會被笑,所以不願多講、多練習,但是,我長大之後就想開了,要笑就讓他們笑吧,反正我就是被笑大的,在家沒事就跟媽媽練習一下台語,就像是回到小時候學中文的樣子,看到電視節目或是想到什麼食物、動物、東西,或是地方,我都會發問,我才想到,學語言就是要這樣學麻,一直死板的背單字、片語,甚至是對話,久了一定會忘記的,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,一輩子都不會忘,而且,這樣沒有壓力的學習,讓我想起了小時候,原來我也是個愛學習的孩子,學到新的單字,原來我也會覺得如此的興奮,有點想念那孩子,似乎該把她找回來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補充:

網址:

好山好水慢慢走:小孩的多語教育

        其實我還滿羨慕這種小孩的,後天擁有的良好學習環境,造就了她的語言能力,似乎不用再特別去學習,看到這位媽媽的作法,不禁讓我開始想像,或許現在講還太早,但是我未來也想學習這位媽媽,不特別做什麼,但是孩子就能學到東西,我不想讓我的孩子跟我們現在一樣,學習外語學得如此痛苦,更何況,未來的二、三十年,市場跟世界的競爭肯定是更加激烈,或許是現在的十倍,也或許更甚。

        不過,我覺得這位媽媽也是滿有勇氣的,帶著她的家庭到國外生活,或許對她來說,語言溝通不是問題,但是,要離開從小陪伴的家人,對我來說就是件天大的難事,畢竟,國外不能坐高鐵就到,也不是睡兩個小時張開眼就能到家。大家都學習了多年的英語,但是,沒有幾個人有能力用英語溝通,但是孩子生活了幾年、只須學習了幾個月,就能夠與別人溝通,由此可知,擁有學習語言的環境,確實是對學習者有很大的幫助,或許,在十到二十年後,我會克服一切的障礙,提供這種環境給小孩,但是,那也是在我求學期間,用別種方法,創造自己的學習環境,學習好外語之後的事情了。

        期待,我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找到屬於我的環境,學習好我的英語。